扩大医疗保健消费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医疗经济负担是指居民就医自付医疗费用给居民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从上述分析可知,医疗服务消费包括基本医疗消费和特需医疗消费。基本医疗消费属于自发消费,价格弹性较小,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特需医疗消费属于引导消费,价格弹性较大,在生活中可有可无。试想,居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根本不会浪费金钱在点名手术、住高档病房和购保健产品上;同时,即使居民收入较高,也不会过度消费特需医疗服务,使自己陷入贫困境地。因此,让居民感觉有医疗经济负担的主要是基本医疗消费。消费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在一些领域,公共消费和居民消费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政府的公共消费上升,居民将大量替换出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并将其转化为其他方面的消费,居民的消费由此扩张,产生消费的“挤入效应”[2];如果政府的公共消费不足,那么对居民来说,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花费更多,其他方面的消费就会被迫减少,表现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当前,由于公共消费不足而导致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已是一个客观事实。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居民看病费用主要由自己负担,导致医疗经济负担沉重。扩大医疗保健消费主要是通过扩大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加大政府对预防服务领域的投入,使居民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居民就医费用支出;同时加大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以更加优惠的措施甚至免费向社会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从而减少居民在基本医疗消费方面的个人支付。反过来,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下降,可以释放由于支付能力不足而压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基本医疗消费总量增加。同时,居民用于基本医疗消费的个人支出减少,可以通过培育新的医疗保健消费热点,将其转化为特需医疗消费、保健服务消费,产生医疗保健消费的“挤入效应”,从而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因此,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可以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而居民医疗经济负担减轻又可促进医疗保健消费的扩大,两者并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医疗保健消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社会经济有直接拉动作用,同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提高劳动力身体素质,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三是消除疾病隐患,减少疾病经济损失。直接拉动经济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显示[3],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深等因素推动,预计“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47%左右,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增长最大贡献力量,届时中国将迎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医疗保健服务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可以直接拉动GDP增长。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左右,在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仅低于OECD国家,而且低于巴西、古巴、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4]。同时,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是卫生总费用占世界卫生总费用仅2%,因此我国医疗保健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保健消费将会不断升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会不断提升(发达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也会大大增强。
间接促进经济发展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因,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健消费的增加会提高就业人员的健康水平,提高其劳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993年世界银行在研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后提出,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提高个人的经济生产率,提高各国的经济增长率[5]。伊罗(Arora)运用9个发达国家100~125年的62个健康相关时间序列考察了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健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相关,由健康相关变量导致的增长在26%~40%之间[6]。世界银行1995年采用的国民财务测量方法将国民财富分为三类:一是物质资本,二是自然资本,三是人力资本。根据世界银行对192个国家的评估,物质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重为16%;自然资本占20%;人力资本占64%。德国、日本、瑞士等高收入国家,人力资本占国民财务比重的80%左右。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就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保证有更多、更好的劳动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增加整个国民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学者估计,1950~1982年,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35年增加到69年,由此可创造经济价值24730亿元左右,平均每年大约773亿元,相当于GNP的22%[7]。2.2.3减少疾病经济损失疾病经济损失不仅包括看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包括患病人员工作效率下降及其他行业需求萎缩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例如,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影响非常严重,不仅对旅游、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带来致命冲击,而且对多数产业部门也带来不利影响。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估计,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0.3~1.0%[8]。又如,我国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也非常严峻,对经济持续增长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据兰德公司估计,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1.8%~2.25%之间[9]。另外,日益增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力损失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扩大医疗保健消费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阻止疾病传播和恶性转归,从而达到减少疾病经济损失的目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面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在政府保障居民基本医疗的背景下,鼓励在经济上尚有“余力”的居民投资健康,扩大医疗保健消费,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在非基本医疗方面的负担,从而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有更多财力来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从而保证政府有更多财力投入到医疗卫生行业中,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当前扩大医疗保健消费是与时俱进,国家应切实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居民投资健康。
医疗保健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生理、心理的保健需要购买医疗、保健产品的行为和活动[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保健产品及医疗保健服务应用而生,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由此医疗保健消费水平也随之上涨。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2018年,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914.47元增长到2469.20元,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从9.40%增长到了11.02%。据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医疗保健消费行为受居民的收入水平、人口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性别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全面了解影响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因素,本研究将结合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产品消费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找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引导居民健康消费,为推动吉林省健康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健产品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居民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共抽取600位居民并对其进行问卷发放以及访问,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78份。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医疗保健产品使用频率高。在所有调查者中,1522%的调查对象表示,长期使用医疗保健产品;47.4%的城镇居民表示,偶尔使用医疗保健产品,而其余37.37%的城镇居民则表示基本不用医疗保健产品。(2)消费支出水平较高。在每月平均用于医疗保健消费的调查中,花费100~299元的城镇居民最多,比例达3599%;其次是消费0~99元及以下的城镇居民;而消费300及元以上的三项合计占比29.24%。(3)信息来源多元化。城镇居民获取医疗保健信息的途径主要以网络、亲戚朋友和医生、药师推荐为主,人次分别为234人次、232人次和232人次;通过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获取信息的相对较少。(4)消费渠道多样化。在购买医疗保健产品方面,403%的城镇居民是通过药店;40.5%的城镇居民是通过医院;选择在医疗保健产品专营店购买医疗保健产品的城镇居民有38.6%;27.1%的城镇居民选择在超市、网络以及其他方式购买的医疗保健产品。(5)产品功能需求多样化。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对各种功能的医疗保健产品均有需求,如: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疲劳、美容、各种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等,其中对免疫调节的需求最大,40.5%购买过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医疗保健产品。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结合吉林省自身状况,利用Excel2016、SPSS22.0进行数据的录入,对变量进行进行χ2检验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检验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文化程度。Hayes等(2016)以澳大利亚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后认为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以及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政府会加强对教育的资金投入,这有利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同时也使得民众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愿意花更多的钱投资在医疗保健上[2]。韩雪梅、王增福(2015)通过分析2011年的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和方差分析等,得出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受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3]。经检验,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于吉林省城镇居民是否消费保健产品上有显著性差异(χ2=40.781,P=0.001<0.05),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的偏好程度更高。由此,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一较高文化水平的居民对自身健康重要性的认知较高,所以他们更愿意并且能够接受更多的新型健康理念,从而增加对自身健康方面的投资。二高学历会给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机会,所以更多高学历的居民有能力去享受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三随着知识储备的提高,居民对疾病的认知更加清晰,从而能够正面的应对各种疾病,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2)健康状况。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健康水平的吉林省城041镇居民在对医疗保健产品的偏好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7.701,P=0.0000<0.05)。且健康水平相对较差的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的偏好程度更高。结论显而易见,健康状况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现出有着显著影响。健康状况越差,人的身体免疫力就越低,患病概率也就越大,从而对健康的追求也随之增加,所以,他们愿意支出更多的医疗保健费用。(3)收入情况。Reeves(2016)分析了美国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数据,发现收入对其有所影响,并得出弹性范围介于0.2和0.8之间[4]。刘晓红(2011)选取2002年至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数据,借助ELES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在0与1之间变动,从而得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收入来达到提高医疗保健消费的目的[5]。据分析可得,收入与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χ2=32.669,P=0.008<0.05)。其原因可能为,一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其医疗保健消费行为越明显,在做到有病治病的同时,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保健消费,做到提前预防,这便会使得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因而收入越高的城镇居民在健康方面投资越多。但很明显,较前两个因素,该因素影响程度相对较低,0.008>0.001>0.000。其可原因可能为低收入水平的居民由于消费理念、居住环境等因素,身体素质较差,更容易患病,对医疗保健也有很大的需求,也需要更多的支出,所以低收入和高收入均可能对医疗保健消费有一定的影响。
为促进吉林省医疗保健消费的相对支出,引导吉林省城镇居民理性消费,同时为了提升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切实彻落实我国提出的大健康战略,笔者结合本次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居民个人应该增强对相关政策的关注意识并主动去了解学习有关知识。这样居民不仅能够提高防范医疗保健诈骗或过渡宣传的能力,还能提升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保健意识。目前,大部分居民仍停留在有病才去治病的阶段,认为自己身体没有任何症状,体检就是“花冤枉钱”。但其实定期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定期体检不仅可以使居民更全面的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还可以使居民早发现疾病并做到早期治疗,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2)生产、经营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等相关企业要诚信宣传。居民对国家医疗保健相关产品与服务的标准与信息不够了解,造成居民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来源不对等,所以企业应该全面贯彻诚信的营销理念。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应该在严格依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加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医疗保健产品的生产率。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也应该严格的规范员工的销售行为,必要时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禁工作人员夸大产品效果,在广告宣传方面,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广告管理法,做到不夸大、不暗示。(3)提高居民收入。尽管收入水平对吉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但是仍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也随之不断提高,但是其增长率却低于GDP的增长率。由此,应该继续提高居民收入仍然非常重要。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其医疗保健消费行为越明显,在做到有病治病的同时,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保健消费,做到提前预防。(4)增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近年来,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相应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所欠缺,且部分居民还停留在有病才去医院治疗的阶段,体检、疾病防治等观念还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幸福指数,需要使其彻底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而提高精神生活。首先吉林省有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宣传教育,普及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短期内使居民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其次,从长远来看,我国应继续普及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文化程度,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根本的转变。(5)政府应该及时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从而防止消费者跌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中。政府应该规范医疗保健市场,使得医疗保健市场做到尽可能的透明化、规范化。在应对不法商贩方面,政府应该严厉政府应该严厉惩罚非法商贩,将基层监管人员及时配备到位,从根本上截断不法行为,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对于市场来说,行业准入的低门槛和高利润,会导致非专业为利润而涌入市场的企业,所以相关医疗保健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增强对医疗保健市场的把控,加强对网络宣传以及媒体广告制作、审查和批准的力度。再者,医疗保健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鱼龙混杂,监管制度不完善,对违法行为调查不充分,虚假、违法宣传的证据不易被发现,导致市场混乱加剧。在处理相关的医疗保健市场的问题,政府应该关注私人使用官方权力的现象,坚持“打击腐败,促进诚信”的原则,采取正确的选择和就业取向,并禁止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净化医疗保健市场,减少从中的损失,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吉林省医疗保健支出。
[1]秦美娇.医疗消费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8(08):2728.
[3]韩雪梅,王增福.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5,2.
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粤卫〔〕121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展首批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机构申报审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实施细则》实施前已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相关技术服务,在组织设置、专业技术、业务范围、人员配置、房屋场所、设备配置、内部管理等方面符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基本要求的医疗保健机构。
(一)人员资格认定:相关人员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产前诊断技术人员资格;
(三)提交申请材料: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请登陆**省卫生厅网站自行下载申请表,网址),随自查报告一并报**省卫生监督所大厅();
(四)审批:省卫生厅按照有关审批条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对申报机构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的医疗保健机构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产前诊断项目)》,方可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
经自查认为有差距的单位、在《实施细则》实施后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筹备报告,我厅将给予书面指导。
近期我厅将组织开展人员资质认定工作,认定的方法以考试形式进行。具体如下: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相应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拟从事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分子遗传五个专业的技术人员。
1、书面考试:初定**年3月31日,具体考试地点将在省卫生厅网站公布,请各申请单位留意。
法律法规包括:《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及其配套文件。
基础理论包括: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的配套文件中涉及的专业内容。按照专业分为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等五种书面考试题。
由所在医疗保健机构统一报名。申请单位按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分子遗传五个专业统一填写《产前诊断考核申请表》(见附件),并于**年3月15日前报省卫生厅基妇处(地址:南路17号;邮编:;联系人;电话:)。经审查后,我厅将报名回执反馈申请单位。
抓离休老干部门诊优先保障制度[2,4]:“十一五”期间保健产品,医院出台了多项离休老干部医疗保健、门诊、住院优先措施。院领导还利用不同会议,提出要求,给离休老干部设定了4个特定,即:特定人员引导、特定区域就诊、特定通道检查、特定病房住院。做到不推诿、不待床、不应付、不马虎。抓住院离休老干部医疗诊治制度[2,4]:加强病区医护力量配备,老干部科主任是一位已有31年干部保健工作经验的主任医师,护士长是优先选调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文职干部担任。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按总部要求,落实离休老干部的各种医疗诊治制度,使他们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及时的医疗保健。抓科室为离休老干部服务保障措施[2]:科室开展了“十个一”活动,即为老干部做一件好事(如:理发、擦身体、买东西等);与老干部家属谈一次心;向老干部宣传一种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对出院老干部进行一次家访;对老干部进行一次健康调查;健全一份老干部保健病历档案;编印或出版一本老年疾病防治手册;发挥老干部一项特长;请老干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节约一项不必要的开支。对住院老干部要做到“五到位”,即:主任查看到位、护士长巡视到位、医生检查治疗到位、护师接待护送到位、后勤保障到位。抓危重老干部抢救[2-3]:随着老干部平均年龄的增大,疾病的增多,病情的加重,抢救任务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要做好各方面工作。医院要求科室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讨论、及时会诊、及时报告。为了抢救危重患者,科主任、护士长有时吃住都在病房。机关巡查指导超前,特殊情况请上级医院,省内外相关专家会诊,特殊药品和器械及时保障。如空军扬州干休所老干部刘某,先后7次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山西省军区镇江干休所曾某,先后8次脑梗死都抢救成功,这在全国实属罕见。危重患者的抢救,不仅是经验的体现,更是一次学习和提高。抓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2,4]:干部病区坚持疑难危重患者讨论制度,凡是危重患者都要组织科内讨论,有的不仅是讨论一次,而是多次。科室坚持“三个会”,即周一病情通报会,各床位医生对自已的患者情况向全科通报一次,科主任提出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危重患者进行重点交待,这样有利于危重患者抢救;周四的病例讨论会,对科内危重、疑难、典型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能集思广意,避免漏诊误诊起到互补作用;周五的业务学习和交流会,对提高科室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医疗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抓护理质量和陪护制度:由于部队医院受编制限制,目前还不能解决危重患者的陪护问题。而危重患者陪护人员也至关重要,但这些陪护人员又常常是临时请来的,陪护知识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医护人员采取传、帮、带、管的方法,并且给他们上培护知识课,使他们尽快熟悉危重患者陪护的基本知识,从而有利于危重患者医疗质量提高。
建立老干部病历档案制度[3-4]:我院干部病房自1990年起就建立了老干部简要病历档案,对他们的疾病进行了祥细调查、登记。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谱及程度都发生了改变,因而自2000年在原简要病历基础上又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老干部及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和统计。结合体检,涉及变量166项,自行开发了老干部及家庭健康调查统计分析系统。将资料输及电脑可利予查询,使医疗服务人员心中有数。建立随访和巡诊制度:老干部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很重要。我院采取家访式巡诊,“十一五”期间,共家访500余次,使医院与干休所及老干部的医疗保健信息沟通得到加强。建立相互信息沟通制度[2,4]:为了做好住院期间的医疗工作,科室还采取了“六沟通”,即:医护人员与老干部间的信息沟通,对清醒病人要经常及时去询问,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指导治疗和护理,并且向患者提出治疗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医护人员与老干部家属的沟通,这样一是及时把老干部的病情与家属通报,使家属知道患了什么病,在病情危重时,向家属交待,并发出危重老干部通知和完成鉴字工作,同时也可询问老干部家属对诊治的其它要求和意见,得到相互理解,避免矛盾和误会;医护人员与干休所的沟通,军队离休老干部,是有组织的医疗保健单位,及时询问老干部的有关情况,并把科室抢救治疗计划重点向干休所报告,并听取他们的看法,协调治疗中的某些矛盾;医护人员与陪护人员的沟通,这对昏迷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危重老干部尤为重要。陪护人员对老干部的各种反应知道较多,通过交流既可达到老干部的信息,也可向他们交待有关事项,便于各项医疗措施的落实;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对危重老干部抢救极为重要,相互间应密切配合好,并且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应及时将危重老干部情况向上级医师、科主任及护士长汇报,并征求领导对诊治计划的调整;科室间或与机关的沟通,危重患者的抢救有时涉及多科室相互间的协调、及时的会诊、有时需向上级部门汇报等。这些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树立良好的保健意识观:少数老干部保健意识缺乏,出院后即不服药导致疾病再发,反复住院。作者曾遇到一位新疆扬州干休所老干部,多次交待无效时,将家属一起约来与患者谈不服药的利害关系,而改变了此患者保健意识不强的观念。有些老干部及家属迷信保健品和广告的现象,治疗用药不服了,只吃保保健品,或看到听到什么广告,就去买什么药,乱吃多吃出现问题。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树立良好的健康的保健观是非常重要的。
纯公共品就是在市场经济当中没有排他性、没有竞争性所使用的服务、商品,比如说是公路、国防、海尚灯塔等。公共资源就是有竞争性但却是不能排他的服务、商品,比如说是草原、空气、公共渔场等。排他性和竞争性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但是排他性不一定就有竞争性,而有竞争性也不一定会有排他性。有竞争性同时也有排他性的商品称作准公共品,比如说医疗产品、医疗服务就是准公共品,因为如果不支付费用就不会得到这些医疗服务,因此它也是具有排他性的。我国医疗体系可以分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这两类,而公共卫生说的就是控制传染病、精神卫生、防疫、防治艾滋病、卫生宣教等等,而公共卫生就是纯公共品,而这些也都是政府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内容和公共卫生是不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差异性是很大的。现在医疗费用越来越多,但是这并不能说是因为法律法规增多而造成的,可能是因为医疗保健业自身的活力而造成的,而政府参与到医疗保健业之中,这也是因为公平、效率这两个因素影响着政策。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政府关注的原因就是市场所提高的医疗保健是缺少效率的,而医疗保健也本身就是公共品,而公共品是整个社会的人不管有没有购买而都要用到的商品,但是私人品却是不具有收益、外部成品的一种产品。现在医疗保健业的市场失灵,而导致这样问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医生、患者间的信息并不对称,通常患者都是按照医生建议的办法来选择治疗方法的,很多患者进到手术室的时候,自己都不了解接下来的治疗,因此患者的这种需求是依赖于、来自于供给者的,所以对这样的现象也极一定要选择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消费者为此花上过多的费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看病贵、看病贵两者是矛盾的,因为当一种服务、商品价格高的时候,对于有能力获取商品的人来说是并不困难的,而因为价格贵,那么与之竞争的人也就会很少,这样对于有能力购买的人来说也就不会难。但是医疗服务、医疗商品两者却是相反的,一是现在的医疗服务、商品价格一直都很高,而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医院人满为患,而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就是人们需求是有刚性的,而医疗服务、商品是属于准公共品,那么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医疗服务、商品又贵有难的局面。而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提高政府在卫生方面所支出的比例,医疗费用如果是个人来承担,那么人们的财富、收入多少也就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必须要获取医疗保健服务,除非财富、收入在社会各个阶层当中的分配都是平等的,要不然这种经济部平等问题也就一定会转化成医疗卫生不平等,这样的话也就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对于当前现状,政府如果限制医生收入、收费标准,同时限制实行合格、资格的服务,那这样的服务补贴、价格奴役会让医疗市场的需求过剩。这其实就是非价格性的配给,比如说排队等候就是,那么提供医疗服务者就可以决定哪位患者需要先进行治疗,这样的话医院内也就挤满了很多排队检查的患者,从而出现看病难的问题,而也是因为在这里无法提高价格,那么需求、供给两者就不能用价格平衡,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也就需要其他的机制解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旅游成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兴行业。目前,每年有超过25万的病人前往新加坡接受治疗,而印度2002年接待病人数就已达到15万人次,2006年超过50万人次,并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估计,2012年印度医疗保健旅游可直接给印度带来22亿美金的外汇收入。
医疗保健旅游是指人们因定居地医疗服务太昂贵或不太完善,所以到国外寻求相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产业。该旅游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性旅游,其过程不仅包含了旅游者对吃、住、行、游、购等服务的消费,还包含了对医疗保健产品的购买消费,整个过程以医疗保健为目的,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日程、活动等的安排,因此是一种生产性旅游,即对健康的生产。因此,它不但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供给-需求理论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医疗旅游市场的形成原因,从而可以为更加清楚地认识和开发这一新兴市场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个医疗体系在决定其有限资源的使用时都必须将其所希望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如图一所示,该图显示了这种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其中质量是指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水平——是对质量的过程衡量,而非结果衡量,数量指接受医疗服务人口的百分率。
该质量与数量的交替轨迹即代表着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假设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的,如图示中A、B两点。其中,A点代表质量较高但只能满足较少人口比例需求的组合,B点则代表服务质量较低但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组合。
C点则代表了所有人都得到最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是所能供给的最优状态,也是任何政府或医疗机构所竭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出现医疗保健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其中最为典型的两个案例就是英国、加拿大等提供全民免费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以及中东等医疗设施不够先进但国民具有消费能力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即使是医疗保障体系最不健全的国家,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都会确定一个最低的质量标准,以英国为例,我们将图一中生产可能性曲线修正如下:
因此,只有ab之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才是可行的,即英国的医疗保健服务最多只能满足于e水平人口比例的需求。另外,英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免费的,因此其医疗需求接近于无穷(即100%国民的需求都是有效的),那么必然存在数量缺口ef,即存在一定量的人口无法正常接受医疗服务,而只能通过排队等候等方式加以解决。据英国政府卫生部门最近的一项分析报告得知:目前英国1/8在国民健康保险系统内的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够接受治疗。英国卫生部门在2007年3月对20多万病人进行调查后发现,48%的病人在18周内能接受医院的治疗,但30%的病人要等30周之后才有机会接受治疗,而12.4%的病人则需要等上一年多。根据这一数据,英国大概有50万病人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接受治疗。
因此,当等待的时间成本超过本国私人医院的就医成本时(公费医疗的货币成本为零,总成本即为时间成本),患者就会选择私人医院就医,而当时间成本小于本国私人医院就医成本,而大于国外医院的就医成本时(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则选择出国就医,从而产生了医疗保健旅为。
又如中东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设施等许多方面均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在同一人口水平下,其所能够提供的质量水平必然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图3所示:
因此半岛真人,相对于发达国家,其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缺口ag,即满足不了部分患者对于特定医疗服务的需求。那么,对于这部分患者群体,假如能够承担国外治疗成本,则必然会选择出国就医,从而产生对医疗保健旅游的需求。
影响患者医疗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增加了患者的医疗需求。
另外,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医疗保健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产品需求的变化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在这里医生同时扮演了患者顾问以及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
患者、医生、以及由此产生的医疗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图加以描述:
理论上,患者向医生咨询,而医生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建议,然后由患者自身决定对医疗保健等的需求量,因此,患者具有充分的决策权。
但实际中,医生对于患者的需求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图四所示,医生的个人收入将依据其双重角色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咨询费用,二即作为服务提供者而产生的收入,而后者是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医生具有充分的激励诱导患者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消费决策,从而导致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当医生数量增加,即供给增加(S0移动至S1),导致单个医生面临的需求水平下降(即单个医生服务价格由P0下降至P,),则单个医生为维持自身原有收入水平将诱导患者增加消费支出(D0移动至D1),从而导致医疗服务需求的上升(P1,Q1)。此即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创造理论(RobertG.Evans),如图5所示:
以美国的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为例,由于保险费率过高等问题,目前美国拥有超过4.6亿的人口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保险,面临着独立承担全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另外,美国还存在大量自保企业(self-insuredcompany)由于医疗成本的不断提高而面临破产。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平均每年由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而导致的破产达到75万次。
由以上数据可知,目前美国医疗保健市场价格普遍偏高,并到了无法接受的程度,而这必将导致个人患者医疗需求的下降,甚至有部分患者(需求者)由于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而被挤出市场,从而导致整个市场需求缩小,在供给(医生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医生所面临的需求下降,即收入下降,由以上的需求创造理论可知,单个医生为维持个人原有收入水平将诱导患者增加个人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大个人患者的医疗负担,进而又将挤出部分患者。如下所示: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患者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而退出国内医疗保健市场,而寻求外部市场的帮助,从而发生医疗保健旅游。
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尽管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尽最大努力来满足本国国民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但是,由于最低质量标准,以及市场操作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因素等总是导致很大一部分国民无法得到正常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而这部分患者则成为我们开发医疗保健旅游的先驱市场,并且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选择决策过程中进行国内外医疗保健服务的成本-收益比较,最终作出最优决策,这和目前很多公司所采用的全球采购行为相类似。另外,单就某个国家的医疗保健资源来说是有限的,因此,每个国家都不可能兼顾其所有国民的需求,那么,引入国际医疗资源来满足其自身无法满足的需求,以达到本国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必然是未来各个国家的最终选择。同时,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输出国,其以本国的优势资源进行服务输出,既增加了外汇收入,同时也提升了该国的总体福利水平。
按照福利经济学的原理,医疗保健旅游的存在与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而不使任何一个国家的福利受到损害,因此,该行业必然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国际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禀赋理论,即各个国家均生产其资源禀赋占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时,必然增进全球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医疗保健旅游的良好发展前景。因此,如何通过服务贸易的途径,发展医疗保健旅业,应是我们拓展旅游业的一个新思路和有效途径。
[1]孟卓.医疗旅游: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2004,(11).
尊重老干部、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贯要求。目前,我市离休干部已普遍进入“双高期”,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既是落实党的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对离休干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重要体现。各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强化举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主动、细致周到地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让广大离休干部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1.开辟绿色通道。各医疗机构要切实抓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开辟离休干部就诊看病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检查、取药、费用结算、会诊和住院等方面为离休干部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要在门诊部设立离休干部一站式服务专用窗口,为离休干部就诊、检查、住院等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不设专用窗口(病房)的医疗机构,均要在相关科室和病区设立“离休干部优先”标志,确保离休干部凭离休证享受优先待遇,确保离休干部随到随治。
2.优化医疗环境。各医疗机构要按照优先照顾的原则,根据离休干部的医疗需求,不断完善离休干部病房的配套生活设施。老干部专用病房应配备空调、电视机、饮水机、微波炉、电热壶和单独卫生间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通网络和设立离休干部阅览室,丰富患病住院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3.建立健康档案。各医疗机构要根据老干部部门提供的辖区离休干部名单,组织医务人员逐一上门探访,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好健康档案,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4.提供亲情服务。各医疗机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一些行动不便、孤寡、独居和空巢离休干部要定期上门送医送药和宣传保健知识,对一些有特殊困难不能前往医院就诊的离休干部,可以开设家庭病床,并定期上门巡诊。对病情发生变化需转到上级医院诊治的离休干部,要积极协助做好转诊服务工作。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要向全体离休干部发放爱心联系卡,爱心联系卡要全面提供本院专家和优秀医生的姓名、所在科室、专业特长和联系电话,以便离休干部择人约诊、询医问药。
5.实行质量监督。为了加强对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的监督,市卫生局设立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质量投诉专用电话,建立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监督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调查,对离休干部投诉多、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差的医疗机构,轻者黄牌警告,限期整改,重者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且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活动,保证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科学、准确,促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开办医疗卫生机构网站、预防保健知识网站或者在综合网站设立预防保健类频道向上网用户提供医疗保健信息的服务活动。
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咨询、视频医学教育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按照卫生部相关规定执行。
经营性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是指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医疗保健信息等服务的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是指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共享性医疗保健信息等服务的活动。
第四条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在向通信管理部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
(一)主办单位为依法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
(二)具有与提供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活动相适应的专业人员、设施及相关制度;
(三)网站或者频道有2名以上熟悉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提供性知识宣传的,应当有1名副高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第六条申请提供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中含有性心理、性伦理、性医学、性治疗等性科学研究内容的,除具备第五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第七条申请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主办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和申请表。申请表内容主要包括:网站类别、服务性质(经营性或者非经营性)、内容分类(普通、性知识、性科研)、网站设置地点、预定开始提供服务日期、主办单位名称、机构性质、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及其身份证号码、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三)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学历证明及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网站负责人身份证及简历;
(七)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在线浏览网站上所有栏目、内容的方法及操作说明;
(八)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第八条从事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网站的中文名称,除与主办单位名称相同的以外,不得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冠名。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予以同意或不予同意的审核意见。予以同意的,核发《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公告,并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不予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提供者变更下列事项之一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填写《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项目变更申请表》,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有效期2年。需要继续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2个月内,向原审核机关申请复核。通过复核的,核发《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第十二条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内容必须科学、准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保健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
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网站应当对的全部信息包括所链接的信息负全部责任。
不得含有封建迷信、淫秽内容的信息;不得虚假信息;不得未经审批的医疗广告;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
第十三条医疗广告,必须符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应当注明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并按照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登载。
第十四条开展性知识宣传,必须提供信息内容的来源,并在明显位置标明。信息内容要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审核把关,确保其科学、准确。
不得转载、摘编非法出版物的内容;不得以宣传性知识为名渲染性心理、性伦理、性医学、性治疗等性科学研究的内容;严禁传播淫秽内容。
第十五条开展性科学研究的医疗保健网站,只能向从事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开放。
严禁以开展性科学研究为名传播淫秽内容。综合性网站的预防保健类频道不得开展性科学研究内容服务。
第十六条提供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网站登载的新闻信息,应当符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登载的药品信息应当符合《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应当在其网站主页底部的显著位置标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或者《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的编号。
第十八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审核和日常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法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主办单位提供的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开展审核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二)提供性知识宣传和普通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是否取得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资格,是否超范围提供服务;
(三)提供性科学研究信息服务的,其主办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是否违规向非专业人士开放;
(四)是否利用性知识宣传和性科学研究的名义传播淫秽内容,是否刊载违法广告和禁载广告。
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接受上网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投诉举报。
第二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上网用户投诉举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提供者予以改正;对超范围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应责令其停止提供。
第二十三条未经过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通报同级通信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已通过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或者复核同意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非经营性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提供者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提供者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提出监管处理意见,并移交通信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三)未在网站主页规定位置标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或者复核同意书编号的;
1、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区属离休干部的健康管理工作,根据老干部需求,确定健康管理重点。
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制度,为每位老干部发放“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
3、为每位老干部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单独存档,专人负责。根据老干部的实际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时随访,送医送药上门,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重点满足老干部的常规治疗、护理、日常康复及健康咨询等需求。
5、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到中心(站)就诊的离休干部要热情接待,在挂号、就诊、取药等方面给予照顾;对需要住院、转院治疗的离休干部要热情帮助联系。
1、各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主动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老干部的思想工作,动员居住本区的要选一所社区服务中心为定点医疗单位。
由于医疗系统的复杂性,医疗差错或不良事件不可避免,除了患者及家属会受到伤害以外,涉事的医务人员也会受到影响。相关医务人员被称为“第二受害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向心理或生理表现,甚至出现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引起辞职或自杀[1-2]。既往研究显示,及时、有效的机构支持可有效降低医疗差错或不良事件对第二受害者的影响程度,促进第二受害者快速康复,但多数第二受害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机构支持[2-4]。作为美国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领域的领导者,密苏里大学医疗保健系统(universityofmissourihealthcare,MUHC)做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MUHC是坐落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学术型医疗中心,拥有6家医院,52家门诊,员工约6500名[5]。2006年的某个星期五晚上,该中心的1名资深护士托尼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适度镇静的常规操作中,患者突发心肺骤停并经抢救无效死亡。托尼为此失眠了近72h,出现严重头痛和恶心症状,脑海里一直在闪现整个事件,并反复推敲自己的诊疗过程。临床疗效办公室(OfficeofClinicalEffectiveness,OCE)第2周周一调查结果显示,未发现可预防的系统性问题。调查人员还发现,和前期类似案件一样,涉事医务人员在事件发生后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痛苦[6]。为了更好地帮助像托尼这样的医务人员,2006年10月,MUHC管理者正式任命OCE组建跨专业团队研究并支持第二受害者,具体由SCOTT负责[7]。
OCE先期从广泛查阅文献入手,初步了解第二受害者经历和机构支持的相关经验。为了解该院第二受害者的流行现状,OCE在2007年5月开展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中新增了2个相关条目。结果显示,近14%的人员在过去的1年中经历过患者安全事件,并遭遇到个人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对工作能力的怀疑等),但68%的人员未得到机构支持[7]。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OCE对该机构的31名第二受害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发现:(1)无论性别、职业和工作年限,第二受害者都遭受了很糟糕的经历,影响一生,对于当时的事件记忆深刻,并时常被类似事件触发。(2)尽管个体有不同的反应,但复苏轨迹基本相同且可预测,可划分为5个特定阶段和1个结果阶段,即著名的“第二受害者复苏轨迹”。第1阶段:慌乱应对;第2阶段:自责反思;第3阶段:寻求帮助;第4阶段:忍受调查;第5阶段:情感需求;第6阶段:结局(离职、压抑生存或积极成长)[7-9]。为评估构建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体系所需的类型、范围和需求程度,OCE于2009年2月又实施了一项定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9%的受访者听说过第二受害者这一概念,约30%的人员有过第二受害者经历[10];15%的第二受害者认线%的第二受害者靠自己走出阴影,仅35%的人获得过同行或同事的帮助。33%的受访者阐述了理想第二受害者支持系统的8个特征:(1)能够暂时休息或脱离岗位;(2)建立公正文化和免责机制;(3)对员工进行宣教(包括重大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第二受害者现象、机构帮助等);(4)对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回顾、审查,审查结果客观、全面,并将结果反馈以促进思考;(5)机构支持24×7全天候在线)明确第二受害者可预期的进展;(7)确保机构支持服务的保密性;(8)对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11]。
历经3年的筹备,MUHC第二受害者心理支持快速反应系统(rapidresponsesystem,RRS)于2009年3月31日正式成立,并命名为“forYOU”团队。团队的目标为:(1)减轻第二受害者的伤害与痛苦;(2)为医护人员寻求帮助提供一个安全区;(3)为医务人员搭建一个情感急救的内部快速反应小组;(4)监测小组的活动与开展,确保项目的效率最大化;(5)增加对第二受害者现象的重视与认识;(6)为帮助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管理/领导资源[5,9]。forYOU团队最初由51名跨专业的团队成员组成,成员主要来自高危临床团队和科室,包括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呼吸治疗师和其他医院工作人员,被称为“临床人员的救生员”(clinicianlifeguards)[5,9]。成员的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小组学习和模拟教学3大模块,培训内容包括第二受害者的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本单位的研究结果、与第二受害者相关的高危临床事件特征与类型、第二受害者6阶段复苏轨迹、理想支持系统的8大特征、3层次支持模型、关键时刻的关键语言/关键措施、主动倾听的技巧、一对一保密的危机干预技巧、团队心理干预的角色和需要第3层次支持时的转诊流程。经过4期的招募与培训,2015年4月,forYOU团队成员已达到137名[5]。forYOU团队实行3层次支持模式(即SCOTT3层次帮助支持模式)。第1层提供基本的心理急救支持,由所在部门的领导、同事提供,预计60%的第二受害者在该层次得到充分的帮助。该层次的人员需接受第二受害者现象的认知培训、情感难对付的案例类型培训和关键时刻的关键语言/关键措施培训。第2层主要为已被确认的第二受害者提供指导和支持,预计能满足30%的第二受害者需求,提供支持的成员主要为forYOU团队成员。他们将会持续性监测第二受害者的现状,随时准备提供及时的一对一支持;当某个团队都遭遇非预期不良事件时,成员还可以提供团队干预。当部分第二受害者的压力超过成员能力的时候,第3层将会提供迅速、有效的专业咨询,预计10%的第二受害者需要该层次的帮助。第3层次的人员包括员工支持项目(EAP)成员、社会工作者和临床心理专家[5,8,10,12]。
5年的回顾分析发现,foyYOU团队共完成了1075人次的心理支持,其中指导47人次,团队干预632人次,一对一心理关怀396人次[5]。因第1层次的帮助发生在科室/病区层面,相关数据未进行统计。但科室管理者偶尔会寻求forYOU团队领导者提供额外的指导。这种指导5年内共发生47人次,每次约20min[5]。第2层次的帮助共开展了1028人次,其中团队干预83期632人次,平均时间为1h;一对一心理关怀396人次,平均时间为24min。团队干预和一对一心理关怀的前5位高风险因素为:儿科案件、第一次经历患者死亡、非预期的患者死亡、长期住院患者和多个患者疗效不佳。一对一关怀的主要群体为护士(53%),其次为医生(23%)。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干预后的部分第二受害者还需要一对一心理关怀,1/3的一对一心理关怀者则需要随访[5]。第1层次和第2层次支持解决了大多数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压力,forYOU团队干预的1075人次中,仅104人次(9.7%)寻求了第3层次的专业咨询和指导。forYOU团队的实施改变了MUHC对非预期临床事件的全系统响应,并为事件后的临床支持提供了新的渠道,被认为是促进MUHC患者安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MUHC患者安全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团队已成为美国公认的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领导者[5],于2009年获得了MITSS希望奖,并于2012年获得安全医疗实践研究所(InstituteforSafeMedicalPractices)欢呼奖。美国很多医疗机构的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项目参考了forYOU团队模式,如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中心和美国俄亥俄州国家儿童医院实施相关项目的时候就充分借鉴了forYOU团队经验[10]。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主力军,也是医疗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医疗技术日益复杂、临床工作繁重的当下,不良事件和医疗差错不可避免,第二受害者现象也预计较为普遍,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需高度关注,并采取切实的政策和措施给予第二受害者支持[2,13]。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我国患者安全体系建设中纳入第二受害者支持体系构建要求,强化对第二受害者相关内容的研究、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第二受害者现象和寻求机构支持重要性的认识。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认识到第二受害者现象的普遍性,公正地对待第二受害者;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建立第二受害者支持体系,及时识别第二受害者,并给予第二受害者及时、有效地关怀和支持,促进第二受害者快速恢复。
得益于前期详实的调查研究结果,MUHC在fo-rYOU团队组建前期就明晰了第二受害者的流行现状、支持需求和复苏轨迹,并以此确定了第二受害者3层次支持模式,为forYOU团队的良好运行打下了的基础。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政策环境不同,医疗机构组织架构不同,第二受害者的症状不一定一致,支持需求与途径也不一定一致,我国医疗机构在给予第二受害者支持的时候不能照搬照抄forYOU团队模式。建议医疗机构管理者组建第二受害者研究团队(包括医务、护理、医患沟通部门人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医生和患者安全研究人员),广泛开展本地化的调查研究,明确本医疗机构第二受害者的流行现状、复苏轨迹、不同性格/专业的支持需求和可用的支持资源,确立基于循证证据的、符合本医疗机构实际的第二受害者机构支持模式,以确保第二受害者支持体系真正可用、可及和可靠。半岛真人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