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医疗与保健,在职业、技术、服务等层面,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尽管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对中医的医疗与保健做了一定的划分与规定,但在具体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医疗与保健的界限容易混淆保健产品,致使各种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的适用对象、术语、范围比较宽泛,难以发挥相应的社会效用。
医疗,是疾病的治疗。保健,是保养健康。二者有鲜明的界限。医疗和保健的相关术语也都有明确的规定。
保健服务,在国家标准GB/T 30444-2013保健服务业分类中定义为:在保健服务场所,由保健服务技能人员,通过非医疗目的的方式,运用技术、手法、产品、知识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的以保养身心、改善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服务。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中国古代用于自我保健的专用词。《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解释:又半岛真人称摄生、道生、卫生、保生、养性等,指人类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调养身心、保养生命的一类自主性活动。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将“中医养生保健”定义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包括非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中明确,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是指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
现行的职业划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修订版)规定的八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职业)进行划分。中医学的医疗和保健职能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医师(GBM 20502)、中西医结合医师(GBM 20503)、民族医医师(GBM 20504)、医疗卫生技术人员(GBM 20507)和护理人员(GBM 20508)职业之中。
中医医师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运用中医药传统方法和手段,从事人体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等16个类别。中西医结合医师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综合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从事人体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专业人员,包括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等7个类别。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是指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中,使用医疗、预防设备,从事临床服务的技术人员,其中涉及中医的只有中医技师(GBM 2050716)。护理人员是指从事患者、社会人群的身心整体护理、辅助医疗、指导康复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内含中医护士(GBM 2050809)。
跟中医相关的保健服务人员(GBM 41004)是指从事保健按摩、足疗等保健服务工作的人员,本小类包括保健调理师(GBM 4100401)、保健按摩师(GBM 4100402)和芳香保健师(GBM 4100401)等半岛真人。其中保健调理师是指运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知识,使用刮具、罐具、灸具、砭具等器具和相关介质,在顾客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刮痧、拔罐、灸术、砭术等保健调理操作的人员。本职业包含但不限于保健刮痧师、保健拔罐师、保健艾灸师和保健砭术师。
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公布了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由于中医学的医疗和保健关系到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需要通过国家或医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考试,合格者持证上岗,突出专业性和技术性。保健调理师也是目录内的技能人员范畴,从业也需要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考核,以便提升保健水平,确保民众健康。
可见,中医学的医疗和保健职业,均在国家规定的职业目录之中,其从业者必须实行准入许可和考核认定。只有保健按摩师和芳香保健师属于目录之外,可以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
2018年11月开始施行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