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专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隋晓杰作主题发布。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规划处、基层处、疾控局、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以赴推动‘四大攻坚行动’见实效”新闻发布词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媒体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强调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中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紧紧围绕习关于医改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有关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和北京大学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已正式挂牌运营,正在推进医疗服务、管理等同质化平移工作。内蒙古人民医院和赤峰市医院已申报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合作。还有( 通辽、赤峰、鄂尔多斯和包头)4个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建设已经覆盖全区9个盟市。15家旗县医院纳入到国家“千县工程”建设规划。以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持续推动首府地区37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深化京蒙协作、上海辽宁与内蒙古的医疗合作等项目,切实提升我区专科建设能力。二是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包头市、赤峰市和乌海市城市医疗集团示范区建设,64个旗县出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22个旗县增挂了医共体(总医院)牌匾,6个盟市统筹推进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平台建设,开展预约诊疗、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协同服务,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2022年县域住院量占比65.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41.6%。三是加快推进“三医”协同治理。1015家医疗机构纳入DRG/DIP改革范围,12个盟市全部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医院扩大至92家,覆盖全部盟市。
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临床专科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医疗服务能力和解决危重症、疑难病救治水平亟待提升;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还比较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不高,就医程序繁琐,就医体验差等问题也反映较为强烈。此外,全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均面临“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疗服务改善三年攻坚行动,简称“四大攻坚行动”。将作为全区未来三年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政策纲领和行动指南,着力提升全区百姓看病就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四大攻坚行动”政策文件,全面聚焦深化医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和关键点,提出了44条攻坚措施,通过多措并举的有力手段要“改革成效”、见“改革红利”,为全区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政策赋能,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保障。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三年攻坚行动。我们制定了具体5项政策举措,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提升公立医院科研水平、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加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等,补齐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在为期3年的攻坚行动中,指导12个盟市每年至少调整一次医疗服务价格,通过降低检查费、药品、耗材费,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百姓医保报销比例等途径,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的价值。同时,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引,力争用三年时间强化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管理,显著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多措并举化解公立医院债务,助力公立医院轻装前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我们拿出11项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就是根据自治区居民疾病谱、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情况,统筹考虑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和不同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作出整体性、系统性、制度性安排,推动全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工作进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这三年,以呼和浩特市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和京蒙、沪蒙、辽蒙对口支援合作为契机,重点实施首府地区37个高水平临床专科建设,采取“团队搭建、人才引育、成长环境优化”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将国家级高水平医疗资源平移至内蒙古各公立医院,促使我区在部分重大疾病诊疗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接近国家先进水平,真正让全区百姓享受到在“家门口”便捷就医。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我们出台了具体举措13项,就是想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区80个旗县市破体制、建机制、强融合,系统性构建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改革2项管理体制,重塑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格局,从“相互独立”到“一体共生”;以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品耗材、信息化、绩效考核统一管理为抓手,完善管理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从“政事合一”到“管办分离”;以深化医保改革、提升医院能力、做实家签服务为关键突破,全方位提高基层综合医疗水平,推动全区80个旗县(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促进基层卫生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改善医疗服务三年攻坚行动。我们经过认线项,也是“四大攻坚行动”举措最多的一项工作。利用3年时间,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完善医疗机构的预约诊疗制度、诊疗环境、就医停车、投诉接待等暖心便民的服务流程,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为就医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实现便捷就医、人文就医、安全就医、明白就医、智慧就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四大攻坚行动”分年度提出了任务目标和攻坚计划,已经画好了时间点、路线图,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全面推进各专项行动任务“落地结果”。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年度深化医改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将“四大攻坚行动”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日常调度、年终评估、专项督察等方式,不断强化监测结果评估应用,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推动全区医药卫生机制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在提升我区临床专科能力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工作,在提升我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组织实施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按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往前带、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盟市和旗县临床重点专科有序跟”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模式,从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不同层面分级分类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自治区三级甲等医院为主,遴选优势专科,结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向,聚焦心血管系统、肿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加强核心专科能力建设,加快补齐我区外转病人较多专科资源短板,推动关键技术创新。2022年和今年共组织实施了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同时在今年启动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我区三级医院为基础,以严重危害我区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主线,以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遴选建设100个左右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主要以盟市级医疗机构和辖区医疗水平较高的旗县医院为基础,重点围绕基础专科,建设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旗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旗县医院为基础,以旗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就医需求为导向,强化旗县域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中心建设。
二是组织实施“医疗倍增计划”。借助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优势,与北京市高水平医院协作,提升我区三级医院专科能力。这项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开展自治区首府地区三级医院与北京三级医院协作,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第二阶段将距离北京较近、人口基数较大、转诊北京就医数量较多的盟市纳入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范畴。利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带出一批专科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促进我区三级医院重点专科能力、业务管理双提升。
三是组织实施首府地区公立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示范工程。呼和浩特市是我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是项目主要方向之一。按照统筹兼顾、重点优先的差异化发展原则和“优势专科强引领、短板专科快提升”的建设思路,在自治区直属公立医院和呼和浩特市两个层面,结合各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优势和群众就医急需短板。目前9家公立医院共出台相关管理制度18项,完成团队引进签约47个半岛真人,已派遣110人赴国内外进修培训,启动与高水平专科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7个。
内蒙古日报记者:请问,我区目前有几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对群众看病就医有哪些好处?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扩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改革举措。对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通过在优质医疗短缺地区建成一批高水平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实现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目标。
综合考虑我区地域狭长的特点、人口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群众跨省就医习惯和流向,以及学科发展需要、依托医院现有水平等因素,我区分东、中、西部,布局建设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延展,带动辐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发展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巴彦淖尔市)两个项目已纳入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都已揭牌运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赤峰市)正在申报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针对外转率排名靠前的病种和群众日常就医需求,从综合类、肿瘤、心血管和中医等方面布局,分类分批建设。
按照自治区4+4的规划布局,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后,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家顶级医疗资源,能够快速补强自治区专科短板,完善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带动医疗技术创新提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另一方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自治区患者就医外转率,大幅度减少患者的间接就医成本,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按照第一批国家区域中心建设运营情况分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成运营后,在医保没有实现跨省结算的情况下,至少能够减少项目所在省约60%的患者外转。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第三批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第五批连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尽快让自治区人民群众享受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红利,提高群众就医服务满意度。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我区11个旗县确定为国家试点县,2021年,又增加了11个旗县为自治区试点地区,今年全面推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各地区立足“强县域、强基层”,在医共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细化措施,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13项重点任务。二是强力组织推动。召开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政策培训,讲解政策核心内容。通过国家监测平台,动态掌握各地工作进展。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三是医共体建设提速扩面。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工,全区约76%的旗县已出台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
一是夯实“责任共同体”。成立了由旗县党委政府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党委政府领导作用进一步强化。 医共体拥有自主决策权,责权利关系更加清晰。二是落实“管理共同体”。落实人员统一管理,开展药品统一管理,县域卫生人力统筹使用力度增强,管理精细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更加高效。三是打造“服务共同体”。落实双向转诊标准和规范,县域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分级诊疗基础更加夯实。四是形成“利益共同体”。落实收入统一管理和开展医保统筹管理改革探索,部门协同作用更加紧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参与、医共体具体执行运作的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模式基本建立。
一是立足“强县域”,促进患者回流和资源下沉。2022年,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从2020年的65.5%上升到67.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从2020年的34.6%上升到37.4%。二是重点“强基层”,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2022年,医共体牵头医院平均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服务标准的机构占比由2020年的3.3%提高到28.8%;三是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慢病患者基层机构规范管理率由2020年的79.1%提高到82.8%;基层门急诊占比由2020年的12.5%提升至14.7%,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将更多工作转向健康管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坚持医防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系统重塑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协调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中央编办批准我区设立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于2023年5月29日举行了挂牌仪式,当日,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同步完成挂牌。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积极推动疾控局职能由单纯预防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一是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基础建设。将预防关口前移,健全多渠道、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等方面的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监督体系,抓实法治、人才、科技三项基础性工作,加强疾控能力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系统重塑。健全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各方协调的工作格局。有效统筹疾控体系改革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为维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助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自治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部署,上下联动,区域协同,扎实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健全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体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中(蒙)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不断提升公立中医(蒙医)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通过打造一批医疗技术优良、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服务高效、医院管理精细、满意度较高的公立中医(蒙医)医院标杆,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蒙医药)服务需求。
二是努力提升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优质中医(蒙医)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持续推进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加快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自治区中医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兴安盟蒙医医院医疗保健、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通辽市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等6所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建设。推进智慧中医(蒙医)医院建设,30所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加强自治区中医(蒙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实施京蒙协作中医药(蒙医药)医疗倍增计划,打造全区优势专科诊疗中心。持续推进旗县级中医(蒙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落实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推进治未病、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蒙医馆)提档升级。
三是强化中(蒙)西医协同。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设中医(蒙医)临床科室,推进中(蒙)西医联合诊疗,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制定推广中(蒙)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蒙医)临床科室建设,开展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蒙医)适宜技术和中成药(蒙成药)用药培训,聚焦妇女儿童重点疾病,中(蒙)西医协同攻关,制定并推广妇科、儿科等诊疗方案。
四是推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实施中医药(蒙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做好中医药(蒙医药)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和炮制技术传承和古籍修复。建立健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机制,促进中医药(蒙医药)重点学科发展。提升中医药(蒙医药)循证能力,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中医(蒙医)诊疗设备、加大中药(蒙药)资源保护和创新力度。持续推动中医药(蒙医药)标准化建设,挖掘中医药(蒙医药)科技和产业资源,加强标准推广、应用及转化。半岛真人
访问手机版
关注半岛体育真人